春雨医生CEO 张锐 (摄影师新华社沈伯韩)
10月18日,本身是一个周末,照理大家都在各自休息,但一篇5个多月前的旧文《论春雨医生的倒掉》却在微信和微博上迅速传播。大部分人对这样的文章是非常错愕,春雨并没有倒掉,也没有听说有任何先兆性的信息。抛开所谓的阴谋论不谈,单就这消息的快速传播就说明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不确定性有多强烈。与互联网所进入的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所引发的争议和各方激烈的立场都是很少见的。
编者注:在今天上午和《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作者丁医生的讨论中,在问到:这次春雨这篇文章是第二次发出来后突然被炒火,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推了一把?丁医生表示:
应该是。一是我的雷(《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文章内容)好,二是大家着急,三是有人黑,四是我的题目给人误解或者说扎眼。不知谁看到了这么好的雷,赶紧引爆。
互联网医疗之所以难以形成市场的共识,主要的原因是其至今无法形成自身发展的逻辑。受制于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和用户需求的扭曲,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数年发展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说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始终没有一个公司找到了快速增长的源泉。
在一个莫衷一是的市场,互联网医疗正在成为一个言论场
各家公司纷纷开动舆论机器,意图去抢占话语权。有些公司甚至直接投资了媒体,希望能有舆论为自己摇旗呐喊,有些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前资深媒体人加盟。各家公司希望在强大的媒体造势中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引得用户和投资人的关注,无论在营收还是融资方面都能拔得头筹。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言论场中主要的观点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是意图利用互联网去推进变革,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无法改变线下的服务,最多只是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平心而论,这两种言论都是各走极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基于医疗服务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只是支付方控费的工具和手段,既不能担当医改的大任,也不是医院的附庸。互联网医疗要发展,必须扭转现今的体制,让支付方发挥强监管的作用,从如今的医疗机构强势改为支付方强势。只有从支付的角度控制了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才能说迎来了春天。如果强制要求线上的轻模式去颠覆或改变线下的重服务,那只能说是缘木求鱼!
但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中国医疗市场的扭曲并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能推倒的。因此,现在的辩论各方更多的都是在喊口号,无论是理论建构能力还是分析辩论能力都显得过于苍白。由于中国的教育长期忽视逻辑分析,这导致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和分析却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为何说互联网医疗的热潮更多的是被资本催生出来的?
互联网医疗并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市场,行业也并没有临近爆发点,目前的热潮更多的是被资本催生出来的。当然,随着政策的变革,有可能在某些点出现突破,但中国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转变过来的,整体性市场的机会确实还没有出现。
与国外的资本相比,中国的资本本身的投机性过强,这就导致其对市场和产业的培育是没有耐心的。国外的医疗基金存续时长一般都是7-10年,而中国很多却只有5-7年,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基金只有3-5年。资本有强烈的退出需求,这就导致资本的短视。而资本市场的短视也限制了很多模式的发展,很多时候大家都希望能给一些公司更多的时间来探索,但资本等不起。
在一个无法自身造血的市场,资本的周期决定了市场的周期,这不是一厢情愿所能解决的。如果创业者继续只能烧钱而不能赚钱,只有寻找一轮又一轮的接盘侠,如果没有人接,那就非常危险了。这也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脆弱性的核心表现。
互联网医疗发展到今天,整体市场的信心已经非常匮乏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扭转市场的信心,整个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随着宏观市场的寒冬到来,如何共度难关才是题中应有之义。开源节流,先活下来而不是大规模的烧钱,寻找能盈利的手段而不是轻言改变,低调务实而不是高调浮夸才是创业者应有的姿态。
质疑过去有,未来还是会有,质疑改变不了行业的生态,正如吹捧一样。所以,应对质疑和扭转市场的信心并不是去喊口号或者融更多的钱,而是找到盈利的路径,这才是最好的回应。
扩展阅读
以下内容来自《张锐开腔:所有可称其为伟大的东西,在一开始看都像一个笑话》,作者:万笑笑
10月18日,春雨官方发表了一份《春雨致朋友们的一封信:我们不撕逼,只做善意生》的声明,但是除了欲说还休的吞吞吐吐,并没有掷地有声的正面回应。
面对舆论对春雨商业模式质疑的进一步发酵,18日下午,春雨医生CEO张锐用三个关键词正面回应并梳理了春雨自成立至今的发展路径。
第一个关键词:自问与回答
张锐几乎把所有外界对春雨的质疑诘问都总结了,他一条条自问,又一条条回答:春雨是一家什么公司?为什么要做轻问诊?为何会选择这个切口来进入?春雨示的医疗有没有科学严肃性?……
张锐承认春雨一开始想直接从美国抄一个战略算了,承认春雨在不明朗的政策间闪展腾挪,以轻问诊之名,行医生到线上,进行一些诊断行为之实。
张锐表示,春雨当时在创业初期,创业团队还不懂医疗,只能用普通用户的角度去看移动医疗,所以选择了轻问诊的切入口,所以春雨一开始是远程问诊公司。这个阶段的春雨存在两个问题,用户体验的不完整和如何保证医学严肃性科学性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私人医生
张锐说春雨当然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一直试图解决。张锐说他在用群体动机性解决医学科学性问题,用诊所去解决用户体验完整性问题。在春雨平台上,医生跟患者建立起长期持续的稳定性的信任关系成为可能,张锐因此相信,医生的动机会发生改变,它将带来医学质量的改变,而且这个解决方案是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张锐说,《论春雨医生的倒掉》是五个月前宣布做春雨诊所时有人写的,他现在希望能把为什么要干诊所说清楚。
春雨做诊所的目的是使用户得到体验的完整性,解决用户线上问诊后开处方、拿药、做检查等等线下才能做的事情。春雨目前在全国已经运转起154家诊所,张锐撂下狠话:今年年底如果开不到300家,你们怎么骂张锐都OK。
第三个关键词:保险
现在融资已经不是大消息了。春雨下一步大计划是将推‘春雨健康险’的产品,核心是私人医生。近期春雨将会宣布跟国内一家特别大的保险公司合作的消息。张锐透露。
在控费方面,春雨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手里掌握着大量关于医疗行为的数据。 张锐表示,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推出的私人医生服务,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保险的性质。它就是帮助用户加强健康管理,来降低医疗费用。
移动医疗致力解决医疗的各种痛点,可是支付方在哪里是移动医疗本身最大的痛点。张锐却认为,大家都说没有支付方,移动医疗公司有自己的医疗网络,有自己的用户,移动医疗公司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保险呢?
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是春雨在此次被黑后发出的新论,早在数月前,张锐就表达过春雨希望整合各种线上线下服务,将医疗行为打包,实现商业上划算的终极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个保险的生意。张锐认为,移动医疗的模式,不管南坡北坡,最后一定是保险。春雨的私人医生服务,很快你就会看到有商业保险公司替我们完整销售。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