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方法,是直接约见大咖,和行业里最有经验的人对话。所以应聘本身,就是一个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行业的过程。还是开头那句话,不要害怕应聘,即使被拒绝了,就当练习了、学习了。
在写完《从记者编辑到产品经理,我的转行感悟》后,不少朋友问我:咨询师是如何做到七天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
恰巧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人类教育程度、职业经济价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脑处理信息的复杂度和速度的差异。
虽然你可以靠付费课程,直接获取别人总结好的模型,但你仍需要刻意练习,才能提高处理同类信息的速度,要在自己总结模型的基础上,不断联系、反思、总结,才能触类旁通,提高处理新信息的速度。”
于是,我对过去的经验做了一次盘点,同时写下了这篇文章,算是《大脑的优势》的落地应用,也是我的第二篇转行思考。
在讨论“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你想要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写报告,系统化输出就很重要;如果是为了转行应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亮点是关键;如果是老板临时分配的地产网站制作公司任务,那么时效性则是核心,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有效的信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你准备去一个全新的行业,那么如何在一周内快速建立起对新行业的认知,实现优雅转行?
我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整体认知;然后寻找新行业和你现在所处行业间的共性,加深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之后找准某一点,深入研究,结合自己思考形成独到的观点,或根据自己的优势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策略;最后,在面试的时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准备的内容说给面试官听,要有深度,而且恰到好处。于是,BING,你被录用了。
(录上了记得回来请我吃枣,万一没阜阳网站建设公司 录上也别难过,不确定因素很多,这次就当练习了呀。)
一、行业认知模型当我还在咨询公司实习时,带我的老师曾分享过一篇干货文章。文章通过和咨询公司创始人、猎头的三期对话,展示他们是如何做到一周了解一个行业的。结合自己的实践,我对文中的方法进行了落地重组,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行业认知模型,在从管理咨询转行为媒体记者、再到产品经理的过程中,这套模型对我的帮助挺大的,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1、了解行业发展的整体态势。首先通过行业研究报告、关键词搜索获取基本信息,如搜索“电影 行业分析”来获取咨询公司的报告、学术论文,了解行业整体态势。
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全新的行业术语,或想进一步了解的细分领域,这时通过关键词组合再搜索更具体的信息,比如“什么是发行”、“电影发行在票房中的分成比例是多少”等等。
由于行业报告结构相对系统,能帮助你可以快速建立起对行业的整体认知。如果你了解一些速读的技巧,还可以快速浏览行业的TOP书单,汲取更多的信息。
2、关注业内TOP5或TOP10的企业排名,包括排名的标准、近3-5年排名变化、龙头企业1-3年的大事件。对行业有大体认知后,我们可以通过关注龙头企业的动态抓行业的主脉络。
首先,观察行业TOP10排名,这能帮我们快速锁定一些目标公司,而且排名标准及变化,能让我们把握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然后,我们可以梳理龙头公司近1-3年的大事件和标志性决策,同时阅读公司同期的财报,这样就可以知道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员工规模、战略方向、主要风险等信息,理解公司的决策原因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其次,订阅与行业和目标公司(包括你想转行的公司)相关的新闻RSS,让自己跟进行业的最新动态。
我是运用Feedly+Reeder+Instapaper+Kindle的组合浏览讯息,先在Reeder中快速筛选想看的信息,然后将值得深入阅读的内容保存到Instapaper,Instapaper会自动推送到Kindle,我在复盘时再进行知识的整合。
具体的软件操作可以自行谷歌,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样,主干建立起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碎片文章往上面填充枝叶了。
3、把握创业风口,站在未来看现在。如果大公司发展脉络是让你从过去看未来,那么创业公司的成长就是让你从未来看现在。
Steve Hoffman(他联合创办的Founders Space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孵化器之一)认为,中国正处于一场科技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BAT等巨头难以覆盖到方方面面,反应也没有创业公司快。这场变革都会孕育出一批新兴的独角兽,很可能颠覆现有的产业。
所以,在关注大公司动态的同时,我们不妨跟进行业的创投动态,了解最新的投资趋势,知道你关注的行业中,有哪些新兴的风口、被看好的方向,再思考目标公司的可能性。
4、从本行业拓展至相关行业,了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思考目标公司的价值环。企业是产业链中的一环,我们可以用行业价值链分析的方法,思考行业链条的运转,以及目标公司在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
例如《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中提到的:
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二、思考行业共性通过“行业认知模型”,我们已经能大致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整体认知,下一步就是寻找新行业和你现在所处行业间的共性,一方面加深对新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为自己转行增加筹码。在《从记者编辑到产品经理》中,我曾经反复提到过“共通性”:
高级咨询师,看到的信息、使用的模型和初级咨询师是相同的,但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推衍出更深层的结论,这除了得益于他们的分析方法,还源于他们能利用共通性快速理解一个新的事物。
随着了解的行业越来越多,大脑里建立的相关神经元也越来越多,它们开始由单个的点逐渐形成网状的结构,构成一个知识通路。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时,高级咨询师能快速触发原有通路理解新事物,然后又迅速建立新的联系,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将原有行业和新行业联系对比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知识通路的过程,可以加深对新行业的理解。
比如我将产品逻辑和文章思路类比,将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新闻的时效性对比,通过原有行业的“锚”,帮助自己快速熟悉新行业的职位要求。
而且这种类比,可以为转行增加筹码。
很多人在转行的时候,面临的关键质疑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岗位,到底能不能做好?
面试官也会有这样的疑虑,所以你需要打破这质疑背后的三个假设:
1.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看来,虽然具体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考察的关键能力是相同的,许多工作的思考角度也是类似的。只要找准共通点、让自己的能力提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展示不同行业共通性的过程中,你也是在暗示,自己转行的学习成本是比较低的。
2. 工作年限等于工作经验。人们的常识是,如果A在一个行业呆得时间比B更久,那么A对这个行业了解比B更深。
但这一判断成立的基准是,两人对行业的洞察力和思考水平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假设A在行业内沉淀了三年,但他每天上下班都是例行公事,从不思考自己的行业和工作。相比而言,虽然B是初来乍到,但是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思考行业和公司的发展上。
也许一开始,B对行业的理解没有A那么深,但假以时日,B的认知程度肯定会超过A。
而且,面试官真正在意的不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时长,而是你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见解,是你发展的潜力。
你在讲解共通性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
3. 你是零基础进入这个行业的。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的预设是,你对这个行业了解远远低于有工作经验的人。
所以,一方面,你要证明工作年限不等于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展示出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策略。
三、?形成观点策略信息在帮助我们做出决策时,才产生价值。
“七天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借助一定的分析工具(模型)搜集关键数据和信息,撰写基本的行业报告。
这一步拉开的差距并不太大,因为是直接套用总结好的模型。
真正的差异在于,咨询师是否从相同的数据中获取更多的决策信息,是否能用相同的模型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是否能在接触不同行业的过程中,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模型,然后运用这套模型,设计不同的分析方法,帮助自己快速熟悉一个全新的领域、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大脑的优势》
同样的,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我们搜索了多少信息,而是我们是否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对这一行业的痛点和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
另外,面试官一般都是业内沉淀多年的人,在行业知识面上肯定比你了解的广,但如果你能在某一点上,研究的更深、更透彻,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解决策略,然后将策略与自身的优势想匹配,反而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我们不是专业的咨询师,面试官也不会要求刚转行的新人提出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你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分析和思考的过程。
所以,你可给自己留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痛点有哪些?哪些痛点对于业内人士是最紧迫的?如何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这些痛点结合起来?也可以找出自己感兴趣、并且与目标公司经营相挂钩的点,进行深入研究。
比如我在应聘记者编辑岗位时,利用管理咨询的方法分析了该公司的商业模式,也专门找采访对象写了一篇记者类的稿件。
虽然现在回头看,觉得当时写得实在不咋样,但至少我用它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入职意愿和思考方式,加了一点分(自我感觉orz)。
最后写到结尾,我想说,其实最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方法,是直接约见大咖,和行业里最有经验的人对话。所以应聘本身,就是一个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行业的过程。还是开头那句话,不要害怕应聘,即使被拒绝了,就当练习了、学习了。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上一家公司时,我们小组临时接到一个投资评估的紧急任务,对一家我们从未听说过、商业模式也全新的创业公司进行评估,看投资的风险和回报率有多高。
当时我的小组Leader对这个新项目也是一脸懵逼,得到的信息量很我们完全一样,然而她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就迅速找出了解决思路,然后提前提交了一份大致的报告给Boss,结果被看重,一起和Boss去见了项目的创始人。
我们当时通过搜索,完全没有找到这家公司的一点资料,相关公司的信息也很少,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她告诉我们,在周末的两天,她约见了许多投资人、创业者、技术人员,在和他们的对话过程中,直接获取到她想要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整合,得到这篇报告。
这期间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她的人脉和渠道资源,联结着更多更牛逼的人。所以她可以约见许多投资人、创业者,在交流中直接获取最有行业经验的信息。
那要怎样获得这样的资源?
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更加牛逼,加入更有价值的圈子。二是借助平台的力量,比如我们当时所处的就是一个知名创投媒体,对接创业者和投资人,本身平台的价值就非常高。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她的思维和分析方法。
她知道需要从哪些角度收集信息,不仅和投资人聊天时单刀直入的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而且会和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不同维度评估项目可实现的标准。
所以,即使我们有相同的人脉,我也不一定能从他人口中问出她得到的信息,即使拿着相同的信息,我也不一定能推断出她得到的结论。
这就回到了我之前论证的一个观点:
“人类教育程度、职业经济价值的不同,就在于大脑处理信息的复杂手机wap网站建设度和速度的差异。”
好在,这种差异不是不可弥合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和刻意练习,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也许七天并不能真正让我们摸透一个行业,但起码可以是一次练习,一个开始。
推荐阅读:《如何利用大脑的优势高效学习》
《从记者编辑到产品经理,我的转行感悟》
《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注:最后一篇文章的作者是“改变自己”公众号的联合创始人彭萦,但我没找到原文,所以只放了一个有出处标明的链接,原作者如果看到可随时联系我更正。
作者:YILAN,公众号:MISStudio 牡丹江网站建设公司Y
文章作者系 @YILAN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南京牧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介:
牧狼传媒,牧者之心,狼者之性,以牧之谦卑宽容之心待人,以狼之团结无畏之性做事!
公司注册资金100万,主营众筹全案服务、网站营销全案服务、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电商网店设计、H5页面设计、腾讯社交广告投放以及电商营销推广全案等相关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创造让用户满意的效果!
为百度官方及其大客户、苏宁易购、金山WPS秀堂、美的、创维家电、新东方在线、伊莱克斯、宝丽莱等国内国外知名品牌服务过,服务经验丰富!同时,公司也是南京电子商务协会会员单位、猪八戒网官方认证签约服务商、江苏八戒服务网联盟、南京浦口文化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可以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营项目:众筹全案服务、网站营销全案服务、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电商网店设计、H5页面设计、腾讯社交广告投放、竞价托管、网站优化、电商代运营等
合作客户:百度、苏宁易购、饿了么、美的、创维家电、新东方在线、宝丽莱、金山WPS秀堂、伊莱克斯
资质荣誉:百度商业服务市场2017年度最佳图片服务商、南京电子商务协会会员单位、猪八戒网官方认证签约服务商、江苏八戒服务网联盟、南京浦口文化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八戒通TOP服务商、"易拍即合杯"H5创意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