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UI/交互岗位,从更全面的设计层面要求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趋势吧,也许阿里在内的大厂已经发现他们目前很难招到「合适」的资深设计师和设计Leader们了。
每次碰到猎头对于阿里「UI/交互」职位的推荐,哪怕是P7、P8专家级别的Level,几乎都只能是婉言谢绝,原因其实很简单,UI?交互?怎么选择?选择做UI就不能做交互?选择做交互就不能做UI?
前几天和一个做移动端2C产品线的UI设计师L沟通,谈到他所在的设计团队支持的产品线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架构调整/Leader更替)以至于近乎没有任何成绩,目前的窘境让励志要「做出成功的产品」的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于是我问他:「你有没有觉得这年头,2C端产品的UI设计师是非常容易混的职业?」
应该没有预想到我会这么直白,L愣了一下,然后几乎坦率的承认:是。
我手上拿着L所在的整个设计团队的工作报告,尽管团队Leader已经想方设法在报告纸面上充实团队的工作,但是即便如此,每个人每天仍然有超过半天的空档期。
对于一个单一产品线的产品,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把设计师团队从3个人削减到2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再从2个人削减到1个人,项目仍然可以按部就班的正常推进,但是请问这一个人是算UI还是交互还是视觉?
好友K刚刚跳槽到一家公司就任产品总监的时候,跟我吐槽他的前任在用人方面简直是混蛋至极,一个没有太大设计工作量的产品招了3个设计师; 后来他把设计团队从3个人削减到1个人,我问他1个设计师是否忙的过来,他说:「不但忙的过来,而且一天里还有半天时间充实他的站酷作品集。」
在设计「扁平化」的趋势之前,设计师还需要用Photoshop精雕细琢的描绘各种精致的拟物图标;在Sketch出现之前,设计师还需要费劲儿的杀鸡用牛刀一般的用Photoshop做UI设计,而且还需要在把设计稿提交开发的时候人力就元素的尺寸、间距、颜色、属性做出复杂的标注。但是在设计扁平化和Sketch等操作轻便易于沟通的UI设计工具大行其道之后,有时候我也会疑虑,UI设计师们到底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 STUDIO SAWORL
在2010年之后,随着跨时代产品iPhone 4诞生,「设计」和「用户体验/UI」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产物正式步入人们的视线,那时候除了精雕细琢的拟物化图标,使用和沟通均不太方便的Photoshop,移动产品如何交互也成为了那个时代设计师们需要去潜心研究的问题因为「移动产品」及其「用户体验」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阶段,什么样的体验是最便于使用和最容易理解的,乃是一个从医学到心理学到美学等方方面面都很复杂的研究课题。
探索是无处不在的,在记忆里曾经微信的某一个Android 版本的主菜单栏是在屏幕的上方的,为了符合和iOS不同的Android的用户习惯,然而这个当时引起热议并赢得很多肯定的探索,后来以默默的将主菜单栏放回屏幕下方而告终。重要的不是iOS或是Android的用户习惯,重要的不是两者谁更加符合医学美学心理学的设定,重要的是,谁最先赢得了用户,谁首先形成了用户习惯。
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习惯已然形成,信息的呈现方式,页面的切换模式,甚至于什么功能的图标应该长成什么样子都已然形成既定规则。2012年左右,阿里的UI设计师曾经与我分享他们是如何选择图标的,他们会把若干备选图形展示给用户调研的参与者,由参与者凭直觉选择让他们能够最快联想到目标关键字的图形然而现在,连我家50+的长辈们都知道「小花」、「齿轮」的形状代表着「设置」,尽管小花和「设置」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当初代的交互设计师们通过不断的探索赢得或者失去用户之后,用户对于产品的理解已然成为定局,尽管我们仍然致力于为用户体验带来更多惊喜的「创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好的用户体验」意味着遵从用户的理解,顺应既定的规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交互设计师们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除此之外,Sketch之类便捷的UI设计工具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UI设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相对于可以21天就精通的Photoshop,我只需要用1个小时就能让一个甚至没有MacOS使用经验的前端工程师学会使用Sketch这同时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做设计,比如,产品经理们。
「业务型」的PM是无价之宝,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只能是庸庸碌碌的「界面型」PM。曾经有一位艺术专业毕业的「界面型」PM老王跟我夸下海口说自己是「最受设计师欢迎的产品经理」,原因是他几乎能完成页面90%以上的界面设计,设计师只需要微调一下元素颜色即可交差,因为特别省事儿,所以他前任公司的设计师妹子们都非常喜欢和他合作。实际上我和他合作没有丝毫的愉悦感,首先他做的界面没有我做的美,我总是需要推倒重来;其次他产品设计中乱七八糟没脑子的业务逻辑与状态,给我的设计挖了无数的深海大坑。幸而这段合作时常不足两周,但是我有时候忍不住会想,老王口中那些喜欢他的设计师们,有时候我们会抱怨设计师的不被尊重、不受重视,但是有时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些同行把本属于自己的「尊重」和「重视」拱手相让呢?
而且在很多公司里,实际上产品和设计的职责区分日趋不明朗,有一次我和在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平台做产品经理的某同学吐槽我司的某些连产品逻辑都理不清楚的PM天天琢磨按钮的动效怎么实现会比较美,某同学歉意说:「其实我也天天和设计师抢活干,因为我们技术Leader在产品方面很有水平,他把产品的活抢去干了,我就只能抢设计的活了。」
除了产品经理在「抢活」,工程师们也没闲着。
记忆里2010年之前,「后台管理系统」是需要设计的;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做后台系统就已经开始使用JQuery之类的框架产品搭建后台,无论是视觉还是交互都已经进行成熟封装切提供丰富配置选项的按钮、输入框、下拉列表等各种元素,比很多UI设计师做的更加优美和完善;如今,各种开源和低付费的技术框架和成品模板可以几乎完美的搞定各种管理后台、官网主页,而且适应不同尺寸移动端设备的响应式功能也都做的棒棒的。
我周围的一些程序员扒模板的神功练就的出神入化,年少多金的程序员S哥和创业公司老板Z总两人总是很得意喜欢什么模板都能扒下来,一分钱都不要,总是被我吐槽说两个土豪非要花1-2个小时扒价值10-20刀的模板,简直得不偿失。
K刚刚跳槽的时候接到一个网站产品的需求,找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评估工作量开口就是1个月+,根本不可能在市场要求的时间内如期上线,于是K掏了15刀去TemplateMonster买了一个模板,换换素材图片文案后两周上线。
前几天有个后台UI团队的设计师沟通的时候表示:「我知道你可能看不起我这种做后台UI的……」
我说:「我从来没有轻视过后台UI,我平时没事很喜欢去TemplateMonster看别人做的管理后台模板,被他们已经考虑的细致入微的各种布局元素、响应式处理方式惊呆。而让我看不起的,是你们团队拿出来的后台设计,视觉和交互比不上TemplateMonster任何一个同类型的模板;是你们一个px不差的抄一个模板都比你们的作品强,而即便如此你们还放不下你们所谓的那点自我,把如今的处境归咎于所谓的别人的看不起!」
团队里有个设计师对于这个问题有个直白到有些残忍的答案,他问:「姐,照你的分析,你说这个『全链路』的意思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那么多UI/交互设计师了?」
手上一摞UI培训班的简历依稀还是昨天的事情;任何和艺术有一星半点儿相关的专业的孩子表达想要做UI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这个行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开始被看见、开始被重视、开始被发出月薪过万的Offer,开始被传说2个月即可速成,开始遍地开花的培训班,似乎都是昨天的事情然而仿佛就在一瞬间,这个行业就要走到「人力资源过剩」的十字路口。而很多很多从业者们,甚至还没有体会到过真正的尊重和重视,用户体验像是一个迷の牌匾,各大门阀的态度是别人家号称要重视用户体验那我们家也要,但是「用户体验」和它的设计师们,从未曾被真正的证明。
但是我想,在这个答案里,我更多的是想给诸位同行带来更多的期待当风停了,尘埃落定,风口上的猪摔回地上,天空中仍然会有翱翔是身影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坦率的讲,虽然你们的产品和技术各种不靠谱,但是设计确实很棒,这是我选择你们的原因。」某零售业上市公司客户
「我发现用我们的设计去打单子的成功率是最高的。」我司销售总监
「这个客户两次发脾气竟然都是因为设计,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一位项目经理
夏天刚过,我迎来了作为一名UI设计师的第7年,这也是第一年,感觉到「用户体验」这件事情第一次拥有了和传说中一样重要的一席之地,第一次可以和产品、技术、运营一样成为整个业务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一次能够左右客户的选择,甚至超越于产品技术,成为那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但是在短短的2、3年前,还远远不是这样。2011年-2014年,我的作为UI设计师的第一份工作也在新零售行业,不,那个时候是另一个概念「O2O」。客户爸爸们大都是50岁左右的国企领导,在物质匮乏的「实用主义」精神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人,对于「审美」有一种「小资情调」的负罪感,他们既没有审美的需求、也匮乏审美的水平。所以设计做的好不好对于客户、对于公司、对于行业都丝毫不重,但是对于我很重要,在无数个觉得挫败的漫漫长夜里始终秉持着的信念是:「审美」和「对于美好体验的向往」是人性的本真,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审美的控制和禁锢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在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充足的准备?
超出我想象的是,在短短的2-3年之间,我们就迎来了这个「看脸的世界」,仿佛一瞬间「颜值即正义」就席卷了所有人的认知,然后直接体现在他们消费相关的各种决策上60+的女性长辈们和我分享她们「全新」的购物理念:买衣服还是要挑好看的买,因为不好看的看着就不喜欢,买了也是堆在家里不穿更浪费。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对于设计师来说,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
△ STUDIO SAWORL
回到「全链路」
很多人正在猜测什么是「全链路」,这个新的定义对于这个行业,对于我们每一个从业者自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是全链路设计师?
而我觉得,此刻,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阿里用「全链路设计」的崭新定义奠定「设计」在整个业务链中至关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仅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花瓶,也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形象工程(就像卫生间的形象工程一样,虽然干净整洁很必要,但是远远不重要);全链路要求设计师关注整个业务链中每一个环节,将设计的价值融入每一个和用户的接触点中,让整个业务的用户体验质量得到几何级数的增长。既然我们已经看到「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那么必然的,要抢先让这种价值在自家的产品中得以最大的发挥。
全链路设计师是怎样的人呢?似乎之前从来没有人见过。但是我相信他们已然存在很久。
那些关注业务价值的设计师;能给客户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设计师;替自己的同事、客户考虑更远、承担更多的设计师;关注业务核心目标远胜于自己所谓的「职责范围」和「艺术追求」的设计师;时刻在意自己的工作价值的设计师;那些哪怕日子很好混却从没有虚度光阴的设计师;或者那些坚持着最艰难的设计工作并且在痛苦中不断发掘更好的自我的设计师那些永远认同设计是一个SOLUTION的设计师。
你知道在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组织,工作都不是由你的岗位和Title来决定的,而是以你能做什么而决定的K这么和我说过。
因为好的设计而赢得客户,会让设计师有部分取代BD工作的可能性;因为对产品业务有深入的理解,会让设计师有部分取代PM工作的可能性;因为对技术有全面的了解,会让设计师有部分取代,会让设计师有部分取代PM工作的可能性;因为对技术有全面的了解,会让设计师有部分取代需求表格就可以自己进行产品设计并直接产出设计方案(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产品完全无须PM介入),在设计稿中埋好前端设计师布局所需的整个布局框架并且提出有价值的开发设计方案,当我把这些事情都一一做完之后,也就理直气壮的觉得,为什么要怕别人来抢设计师的工作,咱有本事完全可以抢回去!
我相信「全链路」的新定义,必然会帮助这个行业去以更加精准的规则定义更加优秀的从业者。风口上的风停了,猪掉了下来,一切尘埃落定,高或是低,才昭然若揭,没有虚度光阴的人自当无所畏惧。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